媒体中心
在这里,为您提供最新的企业动态,行业资讯,市场焦点,让您及时了解市场变化、把握行业脉搏。
他们用青春雕琢自我
铸就凯力的高光时刻
他们历经企业风雨,共沐企业荣光
用坚守为凯力巨轮保驾护航
凯力特推出全新专题栏目——【凯力风采】
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!
本期人物:刘申军 厢式车生产部副部长
自学校毕业后近30年的岁月都献给了专用汽车事业、只要公司需要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随叫随到、对厢式车生产与压缩式垃圾车升级迭代精益求精、刻苦研究生产与压缩相关的知识......他就是来自凯力厢式车生产部的刘申军,一个从不言苦、有担当、负责任的厢式车生产“扛把子”。
01、专汽浮沉27年的“行业前辈”
选择职业要有择一业终一生的志向,说起来简单,真正做到的人不多,但刘申军却是其中一个。从学习机械加工专业到投入专汽生产工作、从刻苦研究生产细节到技术提升管理团队,正是这一步一个脚印、一年一个台阶,给了刘申军厚积薄发的力量。
如果以能力论,刘申军一定是当之无愧的专汽前辈。毕业后的他进入武汉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,在认真工作的同时,也在疯狂学习其他知识,其中就包括数控加工技术和法企的高效管理经验等。“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早早做好准备的人,如果我不能胜任,机会将永不来临”刘申军说。
与刘申军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相比,迄今为止还不满八年的凯力,显得过分年轻。当被问到彼时已经是车间主任的他为何毅然选择凯力时,刘申军是这么回答的:“凯力虽然年轻,却很有潜力,而且凯力是做自己的品牌,跟那些把自己厂房租出去、卖自家产品合格证的专汽公司不一样。”
凯力从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售后全方位兼顾,打造凯力风专汽品牌的发展模式,是吸引刘申军加入凯力的关键因素。除此之外,在一众靠着父辈余荫稳扎稳打的专汽老板中,拥有名牌大学双学位且有想法、有冲劲、有新意、有毅力的凯力董事长也让他更加信服。
02、勇挑重担提升产量的“凯力榜样”
即使是成绩显著的行业前辈,在一个新岗位重新起步,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幸运。进入凯力后,刘申军作为压缩和清运车型的生产主管,承担着巨大压力。他需要提升产量效率,并保障产品的迭代升级。“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,如果不升级不创新就会被市场淘汰。但我也没想着退缩,就使劲儿干。”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,刘申军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。
“我印象最深的是压缩车升级换代,尤其是2022款升级到2023款的时候,我们配合技术部的同事们升级了很多设备,比如我们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压缩式垃圾车自动化生产线,还优化了生产流程。填充器用机器人焊接、大厢和填充器附件的标准化制作,给厢体上了顶尖的产品工艺。当时我们要盯产线,还要实地测试,每天忙得跟打架一样。”被问及是否遇到过困难时,刘申军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新车实地测试的时候正赶上我儿子中考,那时候真想把自己分成两半。”
彼时压缩正好完成升级,刘申军带着团队另外几人连续半个月起早贪黑去乡镇进行新车测试。为了配合环卫工作者的劳动时间,他们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要出发,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,一旦有哪里不够好,就要重新改进。为了给客户全新的用车体验,刘申军对新车的性能要求极其严苛,根本顾不上备考的儿子,面对家里人的不理解和工作带来的双重压力,他只说了一句话“当时整个团队都在等最终的测试结果,大家都绷着一根弦,我必须全程盯着,确保新车升级成功。”
除此之外,一旦有售后问题反馈到厢式车生产部,刘申军就会开始反思,跟团队一遍遍回顾、分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,然后进行规避、升级、改进。他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守好凯力压缩的“金字招牌”,让客户用车放心。
从最初月产量只有20-30台,到现在月产量超过120台,刘申军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,终于收获斐然。而2024年的今天,凭借全国首条压缩式垃圾车自动化生产线与大家共同的努力,凯力风压缩式垃圾车的销量已连续三年荣膺全国第二。刘申军也多次被评为凯力先进工作者和年度劳动楷模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凯力榜样”,吸引更多凯力员工向他学习。
03、有担当负责任的“生产扛把子”
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担当,为自己的岗位负责,也对客户负责。”正是抱着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,刘申军才会成为凯力有担当负责任的“生产扛把子”。
即使如今的他经过多年奋斗已成为大家口中的“刘部长”、“刘哥”......可是每当他来到车间,他还是多年前那个熟练操作设备、对待细节精益求精的生产工作者。这样的刘申军是凯力的宝贵财富,也是许多凯力员工的缩影。
为产品负责、为用户负责,这句话将一直贯彻在凯力人心中!
合金牌号 厚度、用途等
30分钟内快速回复
一对一设计定制生产方案